智慧农业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、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手段,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全面、精准、高效的管理和控制,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、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。智慧农业在振兴乡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,以下是对智慧农业振兴乡村的详细分析:
一、智慧农业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
1.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:
通过布设于农田、温室、园林等区域的传感节点,实时收集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信息,汇总到中控系统,农业生产人员可据此对环境进行实时分析,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,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,从而提高生产效率。
智慧农业可以在不增加甚至减少农业劳动力的条件下,提高农产品产量,降低生产成本,解放出大量农业劳动力。
2. 保障食品安全:
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,对农产品的生产、加工、运输、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追踪和溯源,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。
智慧农业产品市场前景好,有利于农民增收。
3.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:
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土壤、水文等资源,实行精准施肥、节水灌溉等措施,节约资源。
通过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系统,避免农药、化肥等过度使用,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,保护乡村生态环境。
4.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:
智慧农业不仅涵盖了智能灌溉、精准施肥等生产环节的智能化,还延伸到了农产品溯源、市场预测、农业金融等领域,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全方位、全链条的智能化服务。
智慧农业催生农业新业态,如智慧农业装备制造、农业大数据服务等,推动农业产业链向上向下延伸,促进链上资源更加高效配置。
二、智慧农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案例
1. 湖南岳阳麻布村:利用智慧农业技术结合农旅项目,带动村民致富。通过数字化手段管理农田,提高农业生产效率,同时吸引游客增加村集体收入。
2. 浙江杭州梅林村:致力于打造“美丽乡村+数字乡村+共富乡村”模式。通过数字化手段管理村庄事务,提升生活便利性,同时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发展。
三、智慧农业振兴乡村的路径
1. 加强智慧农业技术创新:
突破智慧农业领域基础技术、通用技术和关键技术,超前布局前沿技术。
加强专用传感器、动植物生长信息获取及生产调控机理模型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。
2. 加快智慧农业落地实践:
建设一批智慧农场、智慧牧场、智慧渔场,推动智能感知、智能分析、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集成应用。
推进无人农场试点,探索智慧农业的新模式和新路径。
3. 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:
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,为政府和市场主体提供公共数据服务。
支持培育一批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信息综合服务企业,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。
4. 培养复合型农业人才:
通过“互联网+教育”等方式,培养兼备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经验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。
吸引和留住各类农业人才,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。
四、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
1. 政策支持有待加强:
目前关于智慧农业的政策多体现在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中,缺乏针对性的政策和发展规划。
应将智慧农业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中,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。
2. 软硬件技术瓶颈:
我国在传感器、控制设备等关键元器件的自主设计生产能力有限,大多依赖进口。
应加大自主研发力度,提高国产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。
3. 资金投入不足:
智慧农业发展对资本的要求明显高于传统农业,目前主要靠政府推动和支持。
应拓宽融资渠道,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智慧农业,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。
综上所述,智慧农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、保障食品安全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式,推动乡村经济全面振兴。未来,应继续加强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和落地实践,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,培养复合型农业人才,并应对面临的挑战和困难,推动智慧农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天津乾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